发表日期:2017-04-06 15:16 文章来源:市委组织部 分享至:
2016年,佛山市委组织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深入贯彻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,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,坚持问题导向,发扬钉钉子精神,集聚各方资源,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各项任务落实,为我市开放引领、创新驱动、阔步迈向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坚强组织保障。
一、坚持“重思想、抓日常、促作为”总体思路,扎实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。在深刻把握中央和省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、要求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、突出经常性教育特点等精神的基础上,结合佛山实际,明确提出“重思想、抓日常、促作为”的总体思路,扎实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受到中组部调研组和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。一是重思想,着力抓好党员思想教育。组织全市28万名党员通过个人自学、集体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学习。组建市委“两学一做”宣讲团,深入全市32个镇街举办45场党课宣讲,全年市、区、镇三级通过各类讲师团送党课到基层达982次,覆盖党员18.4万余人。目前已发放各类学习资料43万多册,制作电教课件44个、时长2千多分钟并上传至党员远程教育平台,录制发放1.35万份“精品党课”光盘,组织学习收看省“两学一做”巡回宣讲团党课课件1500场次覆盖人数10万多人次,组织24.4万多党员参加全省“两学一做”网上考学,各单位均已开展三次以上集中学习讨论,确保学习教育覆盖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。二是抓日常,着力规范党员日常教育管理。出台《关于进一步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的指导意见》,推动各区各工委出台实施细则,使党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、实起来。抓好基层党务骨干培训,举办全市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示范班,分层分类对5万多名党支部书记、党务工作者等基层党务骨干进行全面培训,为基层开展学习教育奠定坚实基础。推动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,建立每两周通报进展情况制度,推动到期应换届的162个基层党组织99.4%已按程序要求完成换届;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“两个覆盖”,工作覆盖率为100%,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覆盖率88.1%,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88.8%。强化督查督导,组建10个市委督导组,开展4轮集中督导,共抽查635个基层党组织,进一步压实责任。三是促作为,着力引导党员讲奉献、有作为。“打、建”结合整治基层干部“不作为”、“乱作为”问题,发挥纪委“打”的作用和组织部门“建”的作用,印发重点任务清单,全面排查整治农村土地突出问题、选好配强镇村两级班子等14项重点任务。印发《关于组织引导全市党员立足岗位作奉献的通知》,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以“五个围绕”推动业务研讨、优化业务流程、加强培训、业务竞赛、建言献策等系列活动,目前全市共设立党员先锋岗、示范岗、创优岗2231个。注重典型引导带动,组织做好我市推荐评选全国、全省“两优一先”工作,2016年“七一”我市2名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优秀党务工作者,数量在全省地级市排第一,另外9名党员和7个党组织获得省委表彰。全年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我市经验做法4次(篇),南方日报等省级媒体报道48次(篇),编发全市简报24期,有效营造浓厚学习氛围。
二、坚持把严肃纪律严格程序贯穿换届工作始终,确保换届风清气正、平稳开展。严格执行换届政策和中央、省委指示精神,着眼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和领导班子长远建设需要,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,从严层层把关人选,着力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,做好各级班子人事安排,认真组织召开“三会”,严肃换届纪律,保证市区镇三级换届风清气正、平稳有序。
(一)精心筹备周密部署确保换届工作有序推进。一是及时学习传达确保换届各项要求落实。及时向市委报告换届政策和省委主要精神,提请市委常委会3次专题研究换届工作,召开全市党建暨换届工作会议、全市区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业务培训班,就换届业务进行部署和专题辅导。二是组建工作机构压实主体责任。成立以市委书记鲁毅同志为组长的换届工作领导小组,将市委组织部、市委统战部、市纪委、市人大党组、市政协党组等换届主体纳入领导小组成员,压实“五个主体”责任。三是制定工作措施强化统筹督导力度。制定镇、区、市3个工作流程图,细化为90项任务,倒排时间和工作任务,列明政策要点,确保中央、省委精神贯彻落实到换届工作的各个步骤和环节。制定《关于认真做好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通知》,进一步细化镇换届的工作要求,明确职数设置、结构配备、“三类干部”(优秀乡镇事业编制干部、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)选拔等要求。
(二)严把人选审核关防止“带病提拔”。一是提前研判做好摸底筛查。协助跟进市委书记鲁毅同志到五区的调研,对五区班子的职数、结构、空缺和现任领导干部进行了两次摸底;组织部长和常务副部长与五区155名班子成员、法检“两长”进行“二对一”面谈,了解掌握干部的进退留转意愿。二是坚持“四凡四必”严格把关换届人选。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,共对91名正处级干部、145名副处级干部、514名正科和个别副科级党外干部进行“4+6”核查,及时排除不得列为考察对象的人选。三是改进推荐考察方式摸深摸透人选情况。把党建工作和“为官有为”情况充实进考察内容。把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、驻点联系工作专项考核、整治“为官不为”的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。同时,改进考察方式方法,重视“少数人和知情人意见”,充分约谈和考察对象共事过的干部;增加DISC心理测评环节,设置面谈考题,有针对性地近距离观察干部表现。四是慎重考量换届人事安排方案。对各镇领导班子人事安排方案,在换届考察前、换届考察后、区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后实行“三次把关”,重点审核特大镇、中心镇领导班子配备人选有关情况,同时对街道领导班子职数、结构、功能等一并考虑,先后3次就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有关问题向区作出说明。对区级领导班子换届人事安排方案,在6轮反复沟通的基础上,分别征求分管市领导意见、各区委意见,慎重考虑,统筹协调。共报省委组织部关于人选配备意见15人次,各区就宣传部长、统战部长人选征求上级部门意见10人次。
(三)突出正确用人导向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。一是突出“20字”好干部标准。着重选用忠诚、干净、担当的优秀干部,注重从基层一线选用重实绩、说实话、务实事、求实效的干部。二是突出区域发展定位。根据市委提出的区域差异化发展理念和五区发展定位,结合不同类型班子特点,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。三是突出全市干部“一盘棋”考虑。在区级领导班子换届中,共交流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21名,确保各区提拔重用干部数量相对均衡,避免相同类型干部过于集中。拓宽选配渠道,从市属一级国有企业正职中物色1名干部进区党政班子。
(四)严格组织大会选举确保党委意图顺利实现。一是严格把好“两代表一委员”的条件关和程序关。坚持党的领导,严格依法按章组织,着重抓好酝酿提名和资格审查两个关键环节。在酝酿提名方面,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酝酿推荐、组织考察、党内公示、召开党委全会或党委(工委)扩大会、召开党代表大会、党员大会进行差额选举等环节,严格规范党代表提名程序。要求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负起推荐或协商提名工作的领导责任,把好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人选的政治关、素质关和结构关,人选由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决定。在资格审查方面,制定“两代表一委员”初步人选把关和考察工作指引,对人选的条件、产生程序、考察方法步骤以及选举的注意事项进行明确规范,并提出了不得推荐为人选的“负面清单”。二是围绕实现组织意图和佛山实际做好相关人事安排。严格执行换届工作的政策要求,从严审核把关、充分发扬民主,全面考虑人选条件、各方面结构要求和我市工作需要后,提出候选人人选名单。一方面,做好市委委员、候补委员和市纪委委员的推荐工作。结合综合分析研判、“双核查”等情况,经过多方征求意见、多轮酝酿研究,确定了新一届市委委员、候补委员和市纪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,按照要求报请省委批复同意市委委员73名、候补委员14名、市纪委委员35名。另一方面,认真研究市人大常委会、市政协秘书长和常委名单。市人大常委提名候选人人选37名,包括省委批复同意的正副主任7名,市委提名的秘书长1名,委员29名。市政协常委提名候选人人选77名,包括省委批复同意的正副主席8名,市委提名的秘书长1名,常务委员69名。此外,落实好组织意图,做好民主协商会相关事宜,邀请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主要负责人、无党派人士、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,就新一届市人大、市政府、市政协领导班子人选和法检“两长”人选进行民主协商,达成充分的共识。三是做好市区两级“三会”选举各项工作。一方面,认真做好市“三会”各项筹备和选举工作。筹备期间,研究制定大会日程、起草选举办法、研究参会人员名单、起草筹备工作报告等大会文件材料。会议期间,安排各代表团进行分组讨论,对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充分讨论和酝酿;安排工作人员到各代表团做好说明,让代表、委员深刻领会省委、市委对领导班子建设的有关精神和人事安排方案。另一方面,做好各区“三会”选举的指导和督导工作。积极指导各区召开“三会”,派员全程跟进,把指导和督导贯穿换届选举每个环节。在会前沟通环节,及时了解“三会”的日程安排和选举办法。在人事酝酿环节,列席相关酝酿人事安排的会议,认真审核人事方案说明等材料,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处理。在大会选举环节,监督选举全过程,确保程序依法按章、选举规范有序,并在选举结束后第一时间收集选举结果,审核当选名单、排序等。五区于10月上旬召开党代会,11月中旬召开人代会、政协会议。
(五)严明换届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。一是制定刚性政策。会同市纪委印发《关于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》,印发《关于建立组织部长“直通车”制度确保换届风清气正的工作方案》,制定《换届期间落实立项专办制度的工作预案》,做到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“双拳出击”,对违规违纪问题,接到一件立项专办一件。二是做好换届巡查督导。组建5个换届风气专项巡查督导组,对五区镇级、区级换届风气开展7轮巡查督导,通过听取汇报、个别谈话、集体座谈、查阅资料、实地抽查等方式了解情况,并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市委。积极配合省委换届风气专项巡视组对我市进行的5轮专项巡视相关工作。三是落实“四必看”和“四必谈”。通过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,让几套领导班子成员“必看”;通过市换届工作会议及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,让参加会议的同志“必看”;通过换届业务培训班,让负责换届工作机构的人员“必看”;开设专场播放会组织600余名退休干部“必看”。市、区各类人员参加“四必看”共计19199人次,市、区落实“四必谈”共计3689人次。四是做好信访举报受理。建立“12380”举报电话、信访、网络、短信“四位一体”综合举报平台,安排专人24小时轮流值守。
三、坚持实处着手持续用力,推动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常态化规范化。更加重视干部日常管理监督,扎紧制度笼子,努力破解“重选轻管”“一任了之”的问题,营造良好政治生态。
(一)深化整治“为官不为”。在2015年全省率先整治“为官不为”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,把整治重点从“显性不为”拓展到“隐性不为”,把问题的线索来源从以体制内为主拓展到内外并重,把整治对象从机关党员干部拓展到基层干部。围绕我市改革发展各项任务,印发《深化整治“为官不为”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试行方案》,分别与市工商联、各行业协会的业务主管或指导部门、12345热线等建立信息联络机制,与各区组织部建立问题线索共享机制,共收集干部“不作为”问题线索55条(含各区),均办理完结。
(二)持续推进突出问题专项整治。做好干部档案专项审核,审核率100%。此外,重点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市、区直单位一把手等涉及换届提名人选的干部档案进行了复审。稳步推进个人有关事项填报工作,召开6场专题培训会对全市市管干部、各区及市直单位组工干部共1633人进行培训;对各区各单位新进、拟提任组工干部个人有关事项信息进行了委托查询和结果反馈。严格开展“带病提拔”倒查,在各区“一人一报告”自查的基础上,形成专题报告报省,并将整改意见反馈给各区委组织部要求其限期整改。
(三)强化教育培训推动干部能力素质提升。一是严格把关培训内容和对象。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,紧扣全市发展大局设计培训主题,建立干部培训数据库,掌握干部培训需求和短板,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。二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。在全省率先出台《关于开展领导干部“上讲台”的通知》,推动市、区、镇(街)党政领导干部上讲台,2016年来共有433名领导干部主动预约上台授课,94名领导干部到党校授课。推进“互联网+培训”新模式,引导干部利用“碎片时间”登陆“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”自主选修,满足干部多样化的培训需求,完成率高达97.5%。将优质培训资源下沉至基层,分批在每个镇街建立“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基地”,分步骤在每条村建立培训点,实现培训阵地网格化,推进培训全覆盖。三是切实抓好培训与培养“两结合”。对中青班采取“培训班+挂职锻炼”两段式培训,共选派45名市直单位年轻科级干部到区直部门和32个镇街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。拓宽干部锻炼平台,选派援助四川凉山干部、第八批援藏干部、第八批援疆干部。
四、坚持推进“堡垒型+服务型”基层党组织建设,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。按照“突出主线,统筹推进,党群共建,重在基层”思路,精准施策,狠抓落实,久久为功,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。
(一)深入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。在去年出台精准整顿意见的基础上,针对排查软弱涣散党组织不精准、不科学的问题,全省率先出台《佛山市精准认定软弱涣散村(社区)党组织办法》,提出直接认定、综合认定、动态认定三种方式13条量化标准,以区为单位,按照5%—8%的比例排查整顿,不搞“一刀切”。2016年共精准认定48个软弱涣散党组织,占6.6%。在此基础上,精准分析、精准派驻、精准整治、精准扶持,选派48名第一书记、调整7名软弱涣散党组织书记,投入资金1.1亿,输送412个项目,解决249个突出矛盾,推动全部软弱涣散党组织完成转化。
(二)深化完善以驻点联系制度为核心的联系服务群众体系。一是推动驻点联系工作不断深入。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深化完善镇(街道)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通知》,强化驻点团队与“三官一师”直联村居、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机关在职党员进村(社区)报到、群团组织、党员民营企业家等5类力量的衔接,充实以驻点联系团队为核心的联系服务群众力量体系。结合“1+N+X”区域化党建,跨行业、跨领域融合党建资源,提升基层党组织承接驻点联系工作的能力。出台考核评价办法,压实各级主体责任,以随机抽查、点名通报严明驻点工作纪律,2016年共开展2次暗访抽查,将抽查结果在市委常委会以及全市点名通报,确保驻点联系全覆盖、不松劲。二是率先建立驻点联系和越级上访问题处置联动机制。在全省率先通过比对越级上访和驻点联系“两个问题台账”,倒查出全覆盖不扎实、信访户联系不紧密、解决问题不足等问题,以问题为导向,建立驻点联系与信访问题处置互联机制,加强对信访维稳对象、有代表性的村(居)民、有困难的弱势群体等6种重点群体的联系,增强解决问题合力。至今累计收集问题66189个,97.2%的问题得以解决和回应。
(三)推动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。在落实历史留用地方面,灵活采用实物留地、货币抵顶、物业置换、返租等四种途径,已经完成年度任务的110%。在落实拖欠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款方面,排查发现的5宗问题均已妥善解决。在落实征地社保滞留资金分配方面,遵循“先保后补”原则确保本地户籍居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,于2016年3月提前完成任务。在农村土地“三乱”问题专项治理方面,全部查处整治356宗“三乱”案件。在规范农村“三资”管理方面,推动村组两级集体所有的全部资产台账信息,以及经济合同台账信息全面上平台。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,已建成716个基层公共服务平台。
(四)做好2017年村级组织换届各项筹备工作。摸清底数,结合届中考察、一村(社区)一班子分析研判、会同市民政局深入五区调研等方式,广泛听取各层面意见,形成我市村(社区)“两委”领导班子结构分析报告,全面总结梳理班子建设情况、班子成员履职情况以及后备干部队伍培养情况,提早制定“两委”换届选举工作方案。在已经实施“政经分离”改革、非户籍常住外来人口较多、“两新”组织党组织实现了属地化管理、“1+N+X”区域化党建较为成熟的村居,探索属地非户籍党员参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,为全省村居换届提供有益借鉴。推动各区及早谋划工作,全面摸清换届风险点和重点难点村(社区),结合驻点联系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入户走访,宣传换届政策。把村级换届工作与整顿软弱涣散村(社区)党组织结合起来,将排查出的换届选举重点难点村(社区)纳入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,为2017年换届打下扎实基础。
(五)分类谋划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。一是强化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政治引领。以园区党建为抓手,建立园区非公企业党委(党工委)15个,党群活动中心43个,市级园区党建工作示范点7个;率先出台“小个专”党建工作实施办法,建立市、区、镇三级党建工作机构,破题“小个专”党建抓好“兜底”。二是实施“强堡垒、强引领,重建设、重服务”推进社会组织党建。出台《佛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(试行)》,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,突出抓好全市性社会团体等六个重点行业党建工作。三是谋划推动国有企业党建。11月由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长杨朝晖同志带队,开展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专题调研,实地走访11家市属、区属国有企业,分别与五区分管领导,市、区国资管理部门及15家国有企业党组织相关负责人、国有企业党员代表召开座谈会9场,形成《关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调研报告》,为下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供参考。四是大力实施“党员民营企业家培养系列工程”。通过民营企业家兼任村(社区)“两委”成员、到骨干企业挂职、与社会成功人士“结对子”、创办“薪火相传 创业佛山”论坛、举办佛山青年创业大赛等5项活动,提升民营企业家政治认同,提升整体素质,2016年参加活动的民营企业家总计有500多人次。五是深化党代表参与党内决策和民主监督工作。完善党代表列席党委重要会议制度,制定《市级基层党代表列席市委常委会议实施办法(试行)》,先后邀请了6位基层党代表,列席市委常委会10项议题,还组织30名市党代表列席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。此外,积极做好党代表任期制、试点区党代会常任制和镇党代会年会制,规范党代表提议提案工作,探索党代表“双述双评”双向监督制度等,不断拓宽党代表履职渠道、激发党代表履职动力、强化党代表履职保障。
五、坚持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责,努力构筑创新型产业人才支撑体系。认真落实中央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》,切实履行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才工作职责,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,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,不断撬动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、发展优势。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32.6万人。
一是构筑人才发展战略框架增强全市人才工作合力。高规格召开全市人才工作推进会,市委书记鲁毅同志提出以“舍得投入、舍得时间、舍得声誉”的胸襟气度,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;要求通过建机制、优政策、造品牌、搭平台、强服务,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,不断提高佛山人才与产业之间的融合度,全力构筑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相匹配的新型产业人才供给体系,为构筑我市人才发展战略框架打下坚实基础。实施人才工作清单管理,全年制订清单任务30条,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市对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,有效激发全市“一盘棋”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。二是抓好重大引育工程聚集高端人才。发动本地高端人才申报国家“千人计划”、省“珠江人才计划”和“特支计划”,实施“佛山·大城工匠”、科技创新团队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人才工程,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聚集创新创业和技能人才。目前,我市拥有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专家41人,省“珠江人才计划”领军人才及团队9个、省“特支计划”人才11人,市科技创新团队59个,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77人,“佛山·大城工匠”以及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共180名,博士2100多人。此外,积极推动佛科院打造高水平理工科大学,佛科院已出台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“人才特区”试行办法》,引入高层次人才130余名。三是强化精准选才促进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。紧扣佛山创新驱动对人才的需求,牵头制定11项人才新政策,涉及重点产业人才引育、金融英才激励、新型研发机构扶持、职业教育管理等内容,进一步完善产业人才扶持政策整体布局,目前已有6项政策印发实施。举办中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洽谈会,探索“招才引智”与“招商引资”有机融合,组织60多个“千人计划”和高端人才项目与本地企业洽谈对接,达成对接意向企业28家、项目70个,正式签约扶持16个新引进的科技创新团队。
六、坚持从严治部深化模范部门建设,打造过硬组工干部队伍。坚持从严治部,力促组织部门严谨规范的风气进一步形成,组工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进一步激发。一是加强思想教育,把组工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。在部机关认真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把学习党章党规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,部领导班子带头认真学习、参与讨论、讲党课,学习教育取得明显成效。举办7期“组工论坛”,邀请部领导、党校教师、讲师团成员、高校专家教授围绕时事热点、换届政策等中心工作等进行专题辅导;认真落实“三会一课”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、谈心谈话、党员民主评议等组织生活制度,2016年以来以支部为单位召开组织生活会6场次;全面开展党组织关系排查,党费收缴专项检查等工作。组织开展精准扶贫、结对帮扶,先后5次实地走访慰问对口扶贫的湛江市赤忏村,并组织机关在职党员到禅城区朝东村报到,开展座谈、送党课、慰问困难党员等活动,进一步增强组工干部宗旨意识。二是从严监督执纪,实现纪检监督全覆盖。及时督促指导市委老干部局、团市委等相关单位成立机关纪委并配齐工作人员,形成“驻部纪检组—单位机关纪委—基层支部纪检委员”工作格局;制定《关于加强与综合监督单位工作联系的若干意见》《党员干部党风廉政谈话实施办法》《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受理和办理流程图》等制度,明确监督范围,规范工作流程,落实纪检组参加单位会议活动“五个必到”,形成有效管用的工作对接机制;以问题为导向,帮助综合监督单位解决一些“难问题”和“老问题”;加强对党员干部教育引导,推动综合监督单位廉政风险科技防控体系建设,督促各单位用好“四风”网络监督平台,坚持对作风问题早发现、早查处、早整改。三是严格日常管理,强化组工干部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。严肃组工干部换届纪律,组织开展严守换届纪律全员承诺,签订《严守换届纪律承诺书》,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《镜鉴》《警钟》,学习《严肃换届纪律文件选编》,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。落实组工干部“凡提必核”“凡进必核”要求,完成部机关全体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集中填报,对1名拟提拔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开展审核,对6名新进入部机关干部开展“双核查”。推动组工干部廉政风险“双防双控”,进一步明晰道德底线和纪律红线,让组工干部清白做人、干净干事。四是完善部机关制度建设,推动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。修订完善收发文制度、会议制度、借调人员管理、公章管理等8项内控制度,编印《市委组织部内部管理制度汇编》,让干部习惯在制度规范下干事创业。强化任务督察督办,将每周需要督办的事项“项目管理”,责任到人,广而告之,确保衔接到位、跟踪到底,推动部中心工作落细落实,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格局。五是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,提高部机关工作效率。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,完成佛山组织工作、党员e家、党员组织关系接转3个系统三级安全等级保护备案,对部内54台终端进行涉密、病毒等全面检查。推动信息化办公,在部机关内部大力推动OA办公,提升组织系统内部办文效率。完成市、区59台“大组工网”终端“三合一”系统安装,为五区大组工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持。六是加强调研和宣传,为组织工作开展营造良好氛围。研究并形成《衡量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水平标准》课题成果,通过座谈调研、对数据进行抽样分析、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,提出衡量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水平的具体标准。注重加强宣传阵地建设,打造《佛山组工通讯》和佛山组织工作网两个自有宣传平台,重点加强高端刊物、媒体的宣传力度。我市经验做法被中组部《组工信息》采用2篇,省委组织部《广东组工信息》13篇、人民日报、新华网、南方日报等中央、省媒体报道10(篇)次,为组织工作开展营造良好氛围。
主办单位:中共佛山市委组织部 粤ICP备05013051号
办公地址:广东省佛山市岭南大道北12号市委大院15号楼
联系电话:(0757)83334544 传真:(0757)83364187 邮政编码:528000
本网站建议使用IE8.0以上版本浏览器